HI FI REVIEW (2009/12/1) Author:
周光蓁
David F. Oistrach (l908-1974) Portrait 貝多芬、布拉姆斯、德伏札克、拉羅、柴可夫斯基、格拉祖偌夫協奏曲,貝多芬 《克萊采》、法朗克《A大調》奏咀曲 眾樂隊、指揮 鋼琴:Lev Oborin,Vladimir YampoIsky 1948-1954年錄音Mono (24Bit/96KHz處理) Membran Music 231645(4CD) ADD:268' 42"
這是最新一套紀念老奧的作品選集,4張CD超過4小時的錄音,收錄了六首協奏曲和兩首奏鳴曲,全部都曾超過一次以CD發行,而且是DG、Testament大牌子出版。唯一新的,是這些曲目在這個選輯的組合,經24Bit處理,讓超過半世紀的小提琴獨奏幾乎像在閣下面前拉奏,傳真度頗高。但樂隊音色仍嫌單薄,伴奏的鋼琴也不能和現代錄音相比。此外。重新處理沒有採用靜音技術,因此保存原來的聲音,不至於變得機械或人工化。 CD 1貝多芬協奏曲是和斯德哥爾摩節日樂團(指揮:Ehrling)的錄音版本,是老奧在西方首次灌錄此曲,原由 EMI出版,比四年後和法國電台樂團的經典錄音為快。同碟的《克萊采》(鋼琴:Oborin)雖較Vanguard錄音改善不少,但仍以Testament的版本為首選。至於CD 3的法朗克 《A大調》奏鳴曲則似乎各有千秋,個人覺得這個版本的動態和音質略勝一籌。但同碟的拉羅《西班牙交響曲》樂隊一出,Testament豐滿的全奏又把新版本比了下去。 CD 2和CD 4的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協奏曲跟早幾年 DG老奧雙碟裝的「原刻」系列是同一個版本,即1954年與德累斯頓國家樂團合演的錄音。這裹的再版雖然以最新技術製作,獨奏更為清澈,但整體效果未能超越DG。CD 2的德伏札克協奏曲是老奧最經常被翻炒的錄音。整體效果較早期 Eurodisc版本大為改善,忠實活化了獨奏的精彩演繹。完全聽不出錄於1949年,第三樂章小提琴與樂隊的多番對話相當緊湊,值得一聽。 至於排在CD 4最後的格拉祖諾夫協奏曲可說是改善最顯著的一首。此曲錄於1948年(解說誤稱錄於1950年左右),是老奧只此一次的錄音。我聽了多年的Monitor版本至此可以休矣。例如終章開始時的定音鼓和小號奏出主題,新錄音都清清楚楚,接?獨奏重復的主題顯得雄偉起來,發揮出大衛王的尊貴琴音。此曲和德伏札克的伴奏樂隊都是是蘇聯「國交」,指揮是康塔拉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