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FI REVIEW (2012/5/1) Author:
Simon Tu
談兩張Susanna Yoko
拉威爾:《吉卜賽》、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鋼琴三重奏、小提琴與大提琴奏鳴曲、《搖籃曲》 Susanna Yoko Henkel(小提琴) Monika Leskover(大提琴) MiIana Chernyavska(鋼琴) 德日混血美女小提琴家Susanna Yoko Henkel,剛推出其第七張專輯不久。那張莫扎特協奏曲錄音,筆者未有機會聆賞;筆者對她的2006年拉威爾產品(2004年錄音),筆者是欣賞的。 Henkel曾被德國傳媒譽為「Annie Sophie Mutter傳人之一」。她的弦音跟德國提琴女王卻大不相近 ── 無論是起勁用力的年輕Mutter,還是擅於大膽創造的當今Mutter。Henkel的音色,也很不法國 ─ 她要不是毫無揉音的奏出略為乾澀的聲音,就是把揉音處理得纖纖精緻。別誤會,其實這聽感是很美的。只是想起Thibaud到Capucon的諸君色彩,Henkel的揉音顯為單薄罷了。姑娘的音色層次,很大程度來自洗練的運弓操控。 為甚麼筆者欣賞這張拉威爾?因為,雖然奏者們慢慢地把一切奏得乾淨無比、條理分明的風格,「很不印象派」;但,別忘記,德布西和拉威爾的「印象派」稱號是外人強行加上的。在此,Henkel和友人們放下音色把戲,選擇了作曲家的前衛旋律和異國節奏作主題。就像被歸類為「反浪漫的新古典主義」的小提琴與大提琴奏鳴曲,這錄音版本雖然似乎是筆者所聽過的最慢的一個,惟其清清楚楚的節奏細節,卻讓人產生更深刻的聯想 ─ 匈牙利、巴托……對,跟炫技的《吉卜賽》有同工異曲之妙!奏者們勾勒鮮明的異國風彩,於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的第二樂章《藍調》。鋼琴三重奏第二樂章《Pantoum》,同樣出色。 拉威爾的古典 ─ 浪漫面貌,奏者們的處理亦是得心應手。三重奏的第三樂章《帕薩加利亞》,沉寂,悲呼,消逝,三位奏者的演譯絲絲入扣,悄然感人。好了,如果樂迷真的渴求法蘭西聽感的話,向佛瑞致敬、長三分鐘的《搖籃曲》,Henkel的色彩倒是似模似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