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FI REVIEW (2010/4/1) Author:
周光蓁
Duisburger Philharmoniker Live Concert Series
1. 華格納《指環》2008年管弦樂版本 ACOCD 21309 (2 CD-SET Running Time: 92:55) 2. 馬勒第六交響曲 ACOCD 2l008 (2 CD-SET Running Time: 83:00) 3. 荀伯克、佛瑞 [貝利亞斯與梅麗桑德] ACOCD 2l209 (1 CD Running Time: 58:45) 以上皆為2008-2009年現場錄音 指揮 :Jonathan Darlington 這隊樂團位於德國西邊德素多夫省,也許沒有柏林愛樂等的名牌,但卻比之更為老牌。成立於1877年,較BPO年長五年。連布魯克納第九交響曲、理蔡史特勞斯《死亡與蛻變》的本國首演都由DPO擔任,後者更是由作曲家親自執棒。至於如今為何變得不見經傳,可能的原因很多,在此不述。 從這裹三款最新實況錄音來看,這隊近百人大樂隊功架十足,各聲部水平以弦樂和管樂突出,處理獨奏和全奏都綽綽有餘,加上以德國先進錄音技術處理,24bit把音樂廳現場感高清再現,靜態很有人味,動態則張力驚人,跟錄音室有很大不同。 就以華格納《指環》管弦樂為例。這裹選奏的,是由本團資深大提琴樂師Friedman Dressler 2008年改編為超過90分鐘不間斷的純管弦樂版本。較Lorin Maazel在Telarc錄音的版本長了廿多分鐘。選用的都是百分百華格納的音符,但內容更為豐富,只稍嫌《女武神飛騰》一段太短。然而四管編制一氣呵成的演奏有如坐上過山車,全奏澎湃段落相當發燒,《萊茵的黃金》雷電交加一段十分刺激 (CD1-T6 1:31),之前打鐵一段長達15秒亦很有效果(CDl-T5 l:00開始)。此外Siegfried與巨龍搏鬥(CD2-T3)以及在晨曦的告別(CD2-T7)都極有現場感,樂隊表現出色,已達炫技境界;各聲部定位清晰,六把豎琴在左邊喇叭亦富於音樂感(例如CD2-Tl4)。實況錄音經常有可遇而不可求的表現。樂隊在作品末段由銅管帶動的漸強和全奏便是例子之一(CD2-Tl5 1:50開始)。 DPO的馬勒六同樣以實況現場感為最大賣點,加上清晰定位,讓首樂章低音弦樂(這次低音大提琴放在左邊)行軍式的節奏、低音大鼓(CDl-T1 16:10)都活靈活現。放在次樂章的慢板相當甜情蜜意。個人認為是最?版本之一,雙簧管獨奏尤其精彩。終章牛鈴出現做出迷離效果,值得一聽(CD2 9:40)。至於三次狂轟未有意外驚愕,但在最後一記突如其來的全奏打破漸弱的寧謐,帶回首樂章那「災難節奏」,膽小者可能嚇一跳(CD2 30:59)。 兩首《貝利亞斯與梅麗桑德》管弦樂放在同一CD似乎是首次。荀伯克40多分鐘的力作一向以70年代卡拉揚BPO的DG錄音為藍本。這款DPO雖然未能跨越其演譯方面的成就,但在音質、現場感、動態等都把舊版顯得蒼老了,尤其是木管和豎琴更是又乾又硬。更何況本碟同時錄有佛瑞的四樂章組曲,其中次樂章的雙簧管獨奏描述女主角在紡紗,簡直是天籟(T19),還有接著的著名《西西里舞曲》。短短數分鐘,德--法音樂語言之迴然不同盡顯無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