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技術 (2007/11/1) Author:
發燒李 & Leo Fung
毛遂自薦 《粵韻新聲》
發燒李: 坦而言之,這《粵韻新聲》在下本不應為其撰寫碟評,是其音效欠佳,還是演唱,伴奏欠火候?皆非也。乃是小弟參與其中,如此塗鴉難兔犯 "王婆賣瓜"之嫌也。 但是,正因為置身其中,而體會之深,感觸之大乃旁人無法洞悉一、二也。 平心而論,這《粵韻新聲》是充分體現發燒意念的一個粵曲專輯,也是Leo大哥由始至終一手包辦的粵曲處女作。在Leo這"拼命三郎"之錄音大師極度執著,毫不要協,一絲不苟之下,誕生了這只無論音色、線條、層次、結構、動態、空間、音場俱佳之粵曲發燒天碟。
雖然本輯主唱之張婉嫦小姐初試牛刀,但其出身於與粵劇、曲藝極有淵源之世家,和一直以來受益於欣賞其演唱天賦之粵劇表演藝術家之關懷呵護,指點教導。所以張小姐之唱功非比尋常,尤其是在演唱何麗芳之名曲時更能把 "芳"腔之神韻發揮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此其一也。
其二,婉嫦之與生俱來之雄渾、飽滿、厚實之聲線,也是筆者最為欣賞者也,其反串平喉絕無絲毫之女兒態,這可是百年不遇之材也。記得樣碟在試聽當中,很多酷愛粵曲之同好尚以為是昂藏七尺在粉墨登場。也難怪慧眼如劍之Leo兄現場試聽時,嫦姐開腔不夠一分鐘便即拍板錄音了。
至於小弟在本輯的《易水送荊軻》中充當太子丹之角色,實在出乎預料之外。也許是天意吧,當日現場試聽 "逆"時,幾個 "太子丹"都因故未能亮好相,情急之中由在下臨時頂替。豈料Leo聽後便擺余上怡,余力辭未果,百般無奈唯有就範。真心講句,當這個太子丹十分辛苦,一點都不好玩。事已至此只能盡力而為也。是耶、非耶?有待閣下賜教,若有可取之處,一要謝萬頃沙明珠樂杜同仁共勉。二要謝在權當"太子丹"期間不吝指點之曲藝界良師益友。
本輯共有四首名曲,其中《抗婚月夜逃》、《潯陽江上潯陽月》、《張文貴-踐約臨安》是飲譽省、港、澳已故三喉歌后何麗芳之名曲。均由張婉嫦演唱,她那種無脂粉味之聲線,及細膩婉轉之唱腔可謂一絕也。同時十二人之眾的伴奏樂師乃時下梨園之精英。其中頭架何克齡、揚琴吳國平,笛子候穗光等也同樣是當年何麗芳之伴奏樂師。這等陣容令嫦姐發揮更如魚得水,配合巔毫,水乳交融矣。
最後一曲《易水送荊軻》,於本曲亦可顯示嫦姐除了擅長於文質彬彬之騷人墨客,也有其豪氣干雲之霸氣。當中之大鑼大跋大鼓大笛等"響器"齊鳴,其勢不可擋。而大樂隊呈半月形圍拱著太子丹與荊軻 (左、右),那種大空間之回復,不亞於當日於"中唱"大錄音棚之現場再現。精緻之音樂線條,通透潤澤之音色,觸手可及之結像和相富震撼之動態,實不失為這位完美主義者Leo之又一傑作也。回想Leo毅然放棄已經不錯之第一次錄音,不惜重金重錄時,作為有幸參與其中之小弟,不由對這位執著之老兄,再一次萌生深深敬意。
Leo Fung: 發燒李用"毛遂自薦"為主題是不對的。事實上是我多次請求他當大子丹,因為我覺得他的音質和心意表現是我聽過的三數人選中最適合的一位。 《粵韻新聲》是我第一輯傳統粵劇製作,在此之前,波叔的《審死官》、《光棍姻緣》和紅線女的個人專輯等都是母版重製。蓋嗚輝的SACD錄音是用香港中樂團伴奏,所以不大相同。
這錄音用了四個多月時間才完成,因為我要謹慎從事,凡有不滿意的重播再重播,單是樂隊己用了兩隊,再從中選其一,製作大大超出預算,但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據我所知,《粵韻新聲》是首次以發燒技術錄製的粵劇,與傳統大有不同,只跟《審死官》較為相似,但人聲和樂器的結像、定位、層次都是發燒水準。殘響也比傳統少,但空間感卻不比他們細小,細緻度也高得多。
人選不是名家,但主演的張婉嫦卻是一位天才,他的平喉技藝有極高水準,音準、節奏和唱腔亦可比專業。
我在過往二十年不斷宣揚申國音樂文化,但廣東音樂卻是比較少,現在身在廣州,機會多的是,我也決定延續《粵韻新聲》這系列,包括各類廣東音樂的原創和新法改編,以後會陸續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