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FI REVIEW (2009/5/1) Author:
劉志剛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福特凡格勒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
I. Seefried(女高音),R. Anday(女低音) A. Dermota(男高音),P.Schoffler(男低音)
1953年5月30日維也納樂友協會「黃金大廳」單聲道實況錄音
DreamLife是個 「古董迷」又愛又恨的日本廠牌。愛它發行一些罕有的音樂會/歌劇錄像,恨它售價偏高。其賓 DreamLife也有出版CD,但在香港較少碰到,大概是「歷史性錄音」的牌子太多,唱片店的買手未必有錢到連叫價特別貴的DreamLife都「入埋」。
眼前這款「貝九」不但是正式登陸香港的頭一批HiQuality CD,而且是罕有的mono錄音HQCD,兼是傳奇的福特凡格勒指揮的「合唱」交響曲,相信即使不是福迷(甚至不是古典樂迷)也會想知它的音效如何。
首先得指出CD市場上的「老福指貝九」有十幾個選擇,這所謂「選擇」是不同的年月日演出(有的是商業錄音但更多是電台檔案甚至是私人的air-check);如果連同一年月日演出、不同公司的出品 (甚或同公司不同年份的transfers)一併計算,真不知道其數字了。而由於有市場需求,隨時會有「新選擇」出現 單是老福指維也納愛樂演出貝九,按團方的紀錄,就有52回之多!本碟收載的是最後一次: 1953/5/30的;我保留著的是1991年初版的「DG/維也納愛樂150週年版」編號4353252。曾聽過別的翻製,但覺得還是這張DG聲音最「正路」。
我覺得「正路」比「效果標青」重要。DreamLife這個製作,既是賣HQCD這個點子,其實也是個new transfer,所以靚了也不知哪個環節功勞較大。
背景噪音比DG版大,inner details也較多。音樂的「感受」比DG版明朗一點。由於背景嘶聲頗穩定,很快便可以「當聽晤到」、專心於音樂。
這個翻製最大好處是保持著恰當的聲部平衡度(所以屬「正路」)。不像Heifetz Xrcd:驟耳聽有許多前所未聞的內部細節,但平衡度歪曲,久聽會令人頭疼。本碟是「闊聲 mono碟」,對於初入門聽老福卻被靚stereo寵「壞」了的人,不啻為「可以接受」。
然而,在欣賞本碟之餘,我不禁一次又一次的想起馬其發在273期Page 69的一席話。他說,我們一班(老)樂迷早將平平實實的原版視為「音樂的實況」(given):「這就是這樣的」。如今新版似乎在「聽覺與畫面」上都作出了一定的「調整」,我們是否應該「否定」從前,認為今日(新版)才是錄音作品的「真身」呢?倘若是,那麼,他日出現「更好」的版本時,我們又應如何看待「誰是真身」這問題?
也不光是專業樂評人才會被這種事困擾,玩「版本」的樂迷何嘗不是被「版本」玩到??轉?
文案由日本福特凡格勒協會委員撰寫,詳細到像篇大學畢業論文,佩服。可是我日文水皮,……
最後一提這套CD之所以採用特別「高大」的包裝,皆因附送一本「縮水」的咸豐年場刊。但,不是這場1953/5/30的「貝九」的house programme。是52年的。
|